最新消息
快速入口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更新日期:2015-07-08  浏览:3406

  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至2000年,我国胶合板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四大产业集群,2008年我国胶合板年产量3540.86万立方米。以邢台、廊坊为中心的河北产业集群;以山东临沂为中心的山东产业集群;以嘉善为中心的浙江产业集群和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苏北产业集群,4省的胶合板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


  产业集群的形成经历了以下阶段:1985年以前,胶合板的生产主要区域是以东北、上海、江西、福建为主;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广东为代表的快速崛起,河北与山东伴随着增长;1995年以后,浙江、江苏奋起直追;其发展特征是出现了所有制关系的变更、产业中心的转移和产业的积聚、逐步演变成产业集群。


  1.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


  1.1产业集群的形成基础


  以往我国胶合板企业大多数采用从原木至合板的一体化生产方式,有的企业还生产刨花板、纤维板、家具、锯材等产品,成为木材综合加工厂。从理论上说,这种形式能高效合理地利用原材料,但企业的投资较大,兴建一条年产5万立方米的胶合板生产线,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000多万元,而建立一个综合加工厂的投资往往是它的几倍。对于农村尤其经济落后地区,要筹建这些资金建厂仍是较困难的。在无林地区兴建胶合板企业,还会受到原材料供应的制约。


  单板企业的诞生打破了胶合板一体化生产的格局,专业化的分割使原来的一个木材综合加企业变为多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并与其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链,每个集群区内都有一群小型单板企业。由于装饰类胶合板的芯板加工设备较简单,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投资一般仅为10—20万元,使得千家万户可以兴建单板加工厂;同时,投资在40—100万元的小胶合板厂也伴随着产生。正是这种生产模式,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产业集聚的经济动力


  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存在,使集群内企业存在着成本优势。外部规模经济是指集群内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如大批量购买原材料等,不仅降低了价格,也节约了单位运输成本。同一产业的企业在一个区域内聚集得越多,所需劳动力、资金、能源、运输及其他专业化资源就越多,整个产业生产成本随之下降,生产效率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也相应提高。如江苏邳州市的官湖镇,胶合板类企业已达1600多家,其中年产5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350多家,从业人员达9.5万人,并具有为数众多、较完整的各类服务配套行业。


  根据范围经济理论,当两种或更多产品组合生产比单独生产便宜时,即形成范围经济。在产业集群中,交易成本极低,同一产品由多个企业生产时效率更高。由于集群并不是封闭的区域,众多的中小胶合板企业相互产生混杂性供需关系,并与集群外部也发生中间产品的交互流动。这种供给关系用运筹学可以证明,其是能够得到最大效益组合。这种建立在区域竞争基础之上的组合具有动态特征,并由供需关系达到集群的生产平衡。如:某公司一年旋切1000立方米杨木,其中面板占14.5%,背板22.9%,短芯板12.6%,长芯板25.3%,将其供应给一家企业生产胶合板,三板比例显然不合适;其他单板生产企业的情况也相同。而在集群区域内,通过市场调节,则可使所有单板物尽其用,基本消除三板不平衡,同时使每个企业获得最大效益。


  可见,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产业集群效应的根源,是维系一个产业集群生存能力和持久发展的经济动力。


  1.3产业集群的外部依托


  由于胶合板产业链是开放的,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均可以由集群区延伸到国内和国际市场。因此,区位、交通和资源禀赋等因素也会促成产业集群的形成。如浙北平原的嘉善县是在无林地区发展起来的胶合板产业集群,现有木业企业200多家,年产胶合板335万立方米,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3;因其地处长江三角洲,靠近最大的木材港口---张家港及扬州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条件。该集群利用苏北地区单板作为芯板,以进口木材制造面板生产胶合板,并依托当时全国最大的胶合板集散中心---南浔和上海埔东开发区建设而发展壮大。


  以山东省临沂为中心的山东产业区的胶合板集群,对嘉善周边产生了极大的辐射作用,并导致新的集群诞生。如以徐州为中心的苏北产业集群区的形成,带动了苏北广大地区的发展。少林的江苏省通过大力种植速生杨树,生产杨木胶合板,其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也是一种成功模式。


  2.产业集聚对产业格局的影响


  产业集聚深刻改变了我国胶合板的生产格局:昔日以林区为主的胶合板产业,如今在沿海地区蒸蒸日上;过去认为的夕阳工业,如今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胶合板的生产流程分裂,还直接导致了国有大中型胶合板企业的改制、兼并或倒闭,并使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我国胶合板生产的主流。


  2.1细化专业分工


  受国际化产业转移和专业分工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胶合板企业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产业不断进行着水平型的专业化分工,即按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进行的产品“差异化”分工和生产工艺上的分工,也即中间产品与组装成品的分工。


  在产业集聚过程中,工艺流程的分裂是胶合板生产发展与管理上的一次飞跃。顺应降低成本和专业化的要求,集群中企业的专业分工越来越细,集聚优势日益明显。如出现了专门旋切单一树种的单板企业,专业化的胶黏剂公司;辅助工段也从生产线分离,由专门的公司提供服务,如:设备专业修理维护、设备改造和制造、专业化磨刀等。如在临沂,磨刀厂可根据用户加工的树种,磨出楔角非常合适、耐用的刀具,且费用低廉;在左各庄,设备维修响应时间不超过1小时。


  上述事例表明,从产业链角度看,在产业集群内,各实体之间存在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通过与专业化相联系的外部规模经济与多样化经济相联系的范围经济,获得低成本及高效率,有利于中小企业在低交易成本下增强竞争力,是一种与生产要素和产业密集性相联系的集约经济。


  2.2获取竞争优势


  在产业集群内,由于企业彼此接近,竞争激烈,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竞争的结果是效率高的企业生存下来,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则逐渐被淘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国的胶合板工业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会遭到重大的损失。事实上,加入WTO以来,我国胶合板业找准了市场定位,出口量大幅度持续增加,2000年我国胶合板年出口量68.70万立方米,年进口量100.18万立方米;2008年我国胶合板年出口量718.51万立方米,年进口量29.39万立方米。胶合板年产量和出口量的增加,进一步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


  产业集群形成一般有自发形成、人为促成及自发和人为促成三种方式,其形成方式决定着产品结构的优劣。对于自发形成的胶合板产业集群,由于源自低端企业,产品创新能力较低,多为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如江苏丰县。人为促成与自发和人为共同促成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如政府的指导,科技部门的介入,行业协会协调,都能促成集群产生质的变化。


  以徐州(邳州)集群为例,按产值计算,有15%的企业的产品为高端产品。


  虽然水平型专业化分工使胶合板生产企业的数量增多而规模变小,但企业是扎根在集群的土壤之中,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机构集中构成了一个庞大网络系统,并形成了企业的外部规模经济。随着企业资金积累的增加,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集群内的工艺流程分裂还会再度发生,并朝着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3.集群内的不稳定现象


  3.1低端不稳定现象


  集群内的单板企业数量众多,是合板企业的10—20倍(嘉善除外)。多数企业无论是设备还是技术都属于低水平,产品靠低质低价取得竞争优势。通常以家庭作坊式的芯板生产为主,其产品的增加与资金的积累增长缓慢,但风险小,经营年限一般为3—6年。当这些企业产量达到一定水平,资金积累达到20—25万元以上时,约有20%左右的企业转向采购原木,专业旋切表板。由于生产胶合板的树种多,材质变异大,质量难以控制,使一些企业选择生产单一树种单板,以保持最大的出材率。当资金的快速积累达30—40万元时,许多企业又转向生产胶合板。处在生产链低端的企业的演变称之为低端不稳定,一个集聚区平均有3%--5%的企业处于这种状态。由于这些企业受设备、技术和资金条件的限制,难以生产出高质量产品。


  3.2高端不稳定现象


  当合板企业产量达到年产2万立方米,人员发展到400人以上时,企业会处于一种规模难以扩大、效益减慢递增的状态。主要原因:一是这类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且多为家族式管理方式,设备、产量、人员和管理之间平衡关系脆弱,对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料涨价,销售波动和政策变化等应变能力差;二是产品档次低,难以获得高效益。这些因数迫使企业另求出路,或区域外转移,通常向经济更不发达、政策更优惠的地区转移;或转向其他领域寻求新发展,如嘉善近2年来,约有20多家企业转入其他行业。这类企业的演变被称之为高端不稳定。高端不稳定一部分是由低端企业升级造成,但主要还是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能力所致。


  高、低端不稳定现象极大地影响了集群内的产品质量。虽然短时间内不会影响产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逐步规范,集群有可能沦为低效益区,甚至是伪劣产品区。原因是低端企业以低质、低价抢占市场份额,会冲击集群内、外高端企业的生产,产生无序竞争。


  4.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与国际胶合板业相比,我国胶合板产业的特点是劳动力成本低廉,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出材率高(尽管有不合理的成分),现已成为一条农民致富之路,也是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的动力。但是,产品质量低下、附加值不高,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在2006年8月26日主办了首届中国临沂人造板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就临沂市争创“全国优秀人造板生产基地”集思广益,人造板加工业是临沂市工业经济八大支柱产业之一。临沂市有各类人造板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产各类人造板1000多万立方米,年销售收入200余亿元,为全国四大人造板加工基地之一,为临沂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临沂人造板产业仍然存在企业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工艺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环境污染较重、总体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人造板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全面提升临沂市人造板质量总体水平,临沂市政府、科技部门和产业协会就人造板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政府要营造区位的经济优势,保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链的延伸,强化产业集群发展方向的研究;政府与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应根据我国胶合板产业的特点,共同研究和制定应对资源变化、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措施,提高胶合板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信在政府的指导,科技部门的介入,行业协会的协调下,一定能促成胶合板产业集群产生质的变化,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复苏,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朝着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来源:FX168)

 


 

声明:


  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