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快速入口
中国人造板行业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消息
中国人造板行业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更新日期:2013-11-25  浏览:3125

  保障和增进地球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即森林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也是相关国际政治和外交博弈的筹码之一。中国近年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并积极扶持“负碳排放”的人造板行业,在“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同时,减少森林砍伐,逐渐形成“鸡越杀越多”的良性循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份绿色贡献。


  变废为宝


  中国人口众多,森林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为满足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力争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分别达到23%和151亿立方米。


  为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节约宝贵的林业资源,中国政府在本世纪初出台专项政策,对利用枝桠、边角料等“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返的优惠政策,促进了中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朱光前告诉记者,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造板业以中小径级原木为材料不同,中国人造板企业主要是以“三剩物”、“次小薪材”和人工速生丰产林等劣质资源为原料,不以大规模砍伐森林为代价。


  他强调说,虽然中国林业资源稀缺,木材价格高,但劳动力成本较低,加之中国人民勤劳、俭朴,用人拉肩扛、“蚂蚁搬家”的方式把欧美国家烂在山上的废料,通过综合利用变成宝。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纤维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钱小瑜说,中国用占世界总量3%的森林资源,生产了占世界总产量30%以上的人造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造板工业高速发展,现有人造板企业万余家,产能超过2亿立方米,产值达8000多亿元,是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第一大国。


  钱小瑜说,人造板行业的发展不但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木质原材料,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70多万就业岗位。而这一切都来自欧美国家眼里的“废物”。


  “鸡越杀越多”


  人造板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民众尤其是农民提供了造林变现、发家致富的渠道,激发了农户和企业等民间资本的营林、造林热情,为中国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森林碳汇。


  朱光前告诉记者,以广西为例:2000年,该地区的人造板年产量为6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1.4%;12年后,人造板年产量飙升至2297万立方米,增长33倍,森林覆盖率却不降反增,上升至61.4%。


  由此可见,人造板的快速发展非但没有减少森林资源,而是“鸡越杀越多”,推动森林资源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对于普通农民尤其是边远山区的农民而言,种树与种庄稼相比成本较低,而源于人造板企业对木材的旺盛需求使得他们种植的原木和边角料可以随时变现,这就刺激了他们种树的热情,进而促成了人工林的大规模发展。


  人造板业的发展为世界节省了大量原木资源,减少了森林砍伐,通过增强森林碳汇抵减工业排放,为提升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作出了贡献。


  以2009年为例,当年中国人造板利用“三剩物”等共生产4920万立方米中纤板和刨花板,相当于节约了1.72亿立方米规格材。按照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计算,如果通过采伐原木来生产这些产品,就会使森林失去吸收3.15亿吨二氧化碳的能力;同时,未得到利用而腐烂或燃烧的“三剩物”还会另外排放3.15亿吨二氧化碳。


  “欧美国家丢弃的"三剩物",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中国以自己特殊的生产方式将这些"三剩物"变成了家具、木地板等一系列对人类社会具有较高价值的木质产品,”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董事长刘一川说,“中国的人造板产业对保护木材资源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不单单是木材资源的消费者、保护者和节约者,更是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的实践者。(转自:搜狐)
 

 


 

声明:


  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